车价低,VIN不匹配超龄原车型车牌加车超龄车补齐资料,二次验证嘀嗒顺风车。哈啰顺风车!驾龄不够、超龄车、公司车。
上海车展密集的发布会,车展前一周,吉利在新加坡发布了新电动品牌的首款车型吉利几何A,新创建的“几何”车系采用了“量子银盾”车标。
就像这个新车标颇具科技感的细节一样,从细节到产品,再到品牌,吉利不仅在产品线的规划和发布上越来越有节奏,背后关于品牌的独特逻辑和尝试,也在逐步显现。
其实这是一个所有自主品牌都要面对的共性问题,究竟该如何“向上”?中国的汽车营销人,常常面临的一个尴尬是:合资品牌不用做,那是人家的牌子;自主品牌不知该怎么做,因为自我认知都还跟不上市场发展。
经历10年的销量高增长之后,放缓的中国汽车市场开始面临更复杂的竞争态势,对自主品牌而言,有积累,更有问题,也到了可以好好琢磨下品牌建设的时候。
两个逻辑
到目前为止,所有自主品牌有一个潜在的共识:要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,电动汽车是一个不错的路径。
不过具体怎么操作?也有讲究。
比如吉利的产品研发规划节奏就显得越来越快——几何A的概念车GE11去年9月份“谍照”曝光、11月在广州车展正式亮相,当时有消息称是在2020年上市,结果今年二季度开始就拿出实车并上市。
这种速度已经不只是“把概念车拿来量产了”,更多的是体现了研发体系和工程验证体系的能力。从消费者层面也许对这种能力无从认知,但对其新车推出的速度一定感受颇深。
这已经超出了通过“新车效应”来提振销量的程度,尤其考虑到吉利已经做到150万辆的年产销量,已经是国内自主品牌的第一,依旧保持这种产品推出“加速度”的步伐,显然有更深层的考虑。
其次是在品牌上的再细分,从曾经的分品牌战略,到如今初具规模的品牌矩阵,相似的表象背后确实完全不同的品牌运营逻辑。简单说就是战略雄心,在自身力量还未臻至境的时候,一定要拥有“自命不凡”的内核。
冒险与低调
从更深层的原因来说,在中国汽车市场,对四平八稳的发展战略也没法让一个品牌脱颖而出。
如今的一切,既可以看作是收购沃尔沃的后续影响,也可以说,在收购之前,李书福已经想好了今天的一切。后来连续收购宝腾、莲花、戴姆勒股份,乃至最近在SMART品牌上的合作,怎么看都像一场已经谋划了很久的“大棋”。